福州适合放生的鱼类有哪些,《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八→福州海门莲社缘起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8-11 浏览:390次
一、初八放生是什么意思1、真如性海,寂照圆融。无能无所,不迁不变。尚无涅盘之名,何有生死之事。但以众生迷昧,全体埋没。不了自心,妄逐幻境。由是於逆顺等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从劫至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反承此寂照圆融,真如佛性之力。以作起惑造业,轮回生死之本。岂不大可哀哉。大觉世尊愍之,随机示导,说种种法。俾彼各得就路还家,亲见佛性。无奈众生根器不即生了脱,实难多得。因兹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冀彼若圣若凡,同於现生悉得解脱也。良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初非於心外别有所得也。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亦不可思议。生佛互摄,感应道交,故得易於成办耳。海门罗禹曾居士,宿植德本,赋性慈祥。提倡净土,不遗余力。殆欲一切同伦,同证本具佛性,以故临终得遂所愿。其子铿端,彦俊,勉承父志,家中设有佛经流通处。欲令附近净侣,随时念佛,故於流通处中,立一连社,颜其额曰海门。以诸佛法海,唯念佛最易得入。真如性海,唯念佛最易亲证。以此念佛法门,乃为入诸佛法海,证真如性海之门。故名海门。此约理而论。若约事说,则由其父海门居士提倡念佛。一切大众,方知世有至极广大,至极圆顿,至极深妙,至极简便之净土法门。凡来此念佛者,必须各各敦笃伦常,恪尽己分,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救济急难。以此自行,复以此化他。能如是者,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贤之域,临终直登极乐之邦。庶可满海门居士提倡之本愿。而处处各建莲社,一一彷傚海门。将见佛法兴隆,灾障消灭。雨顺风调,群登大同之世。民康物阜,共乐熙皞之天矣。2、福州开元寺为四川九寨沟灾区民众举行祈福法会3、四川灾区人民的苦难牵系着全国人民的心4、本次祈福法会由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大和尚拈香主法5、竭诚遥祈诸佛加持灾区民众平安脱苦6、数百名四众弟子随本性大和尚于千年特大型铁佛前为灾区民众虔诚祈福
7、祈愿逝者往生净土,伤者早日康复8、大菩文化福建讯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0级地震,四川灾区人民的苦难牵系着全国人民的心。9、8月10日,时值观世音菩萨圣诞,上午9时30分,萧梁古刹、药师佛中心道场福州开元寺为四川九寨沟地震灾区人民举行了祈福消灾平安法会。法会由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大和尚主法,数百名四众弟子随本性大和尚于千年特大型铁佛前虔诚祈福,竭诚遥祈诸佛加持灾区民众平安脱苦。祈愿逝者往生净土,伤者早日康复。10、香港佛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宏明大和尚参礼福州开元寺二、考试前几天放生好1、普天同庆佛诞日福州开元寺举行盛大浴佛祈福系列法会2、《福州马尾区志》寺庙祠堂教堂3、又名白云般若庵,位于琅岐镇白云山芙蓉峰之巅,面临大海,海拔4米。白云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明代颇为兴盛,清嘉庆、道光年间重修,20世纪80年代多次修葺。寺坐东向西,由大雄宝殿、香积厨、尼众居室等组成,建筑面积693平方米。明状元翁正春撰有《白云庵记》;今山门尚镌其手书对联:“白石嶙峋有仙骨;云峰耸拔无俗尘。”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墙上嵌有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和道光年间重修白云寺碑。香积厨内有口“龙泉古井”。寺前有座埋葬着抗日战争期间不愿被日本侵略军凌辱而集体自杀的七位尼姑的坟墓。4、位于琅岐镇罗钟山东侧,三面山峦环抱,寺前罗溪潺潺,故有“天竺听泉”之说。寺始建于宋代,明时颇兴盛,经清嘉庆、民国年间、1986年三次重修。寺坐西北向东南,由山门、天王殿、韦驮亭、大雄宝殿、观音阁、仙翁殿、伽蓝殿、千手观音殿、法堂等组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大殿为风火山墙,面阔三间,进深二间;观音阁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天竺寺周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下有九龙洞、九龙潭,环境清幽,引人入胜,古今骚人墨客,吟咏不绝。5、位于琅岐镇上岐村虎头山南麓,坐东北朝西南。始建于宋末,嘉庆十六年(1811年)翁曾《重修泰山庙》碑称:“岱岳之祖遍宇内,部下二都统,其显赫史册彰彰,宋时康都统显灵兹土,里人祠之。”经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咸丰三年(1853年)、民国时期三次重修。庙周围风火墙,面阔9米,进深5米,占地面积585平方米,抬梁加穿斗式木构架。庙前正门额“厚泽胜景”、“天朝褒祀”、“嘉登泰山庙”,匡门书“赫声”、“濯灵”等石刻均系宋代石刻。庙内建戏台,左右酒楼,戏台顶斗拱藻井、木刻太极八卦、九宫图等;殿上一柱联:“良胥无私情私贿;善政有公道公开。”1996年按原貌重修,是一座保留较为完整的道教建筑。6、又名南山普陀寺,位于琅岐镇凤窝村南山北麓,元初,凤窝里街始祖陈孟栋创,原为小庵;元至治元年辛酉(1321年)修,名南山普陀寺。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陈文肃扩建,改名南山寺。清道光、光绪年间重修。由大殿、厢房、放生池等组成,四周围以土墙,占地面积771平方米。大殿为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硬山顶,殿宇低矮、古朴。殿内供奉陈文肃塑像。20世纪80年代再修,保留明、清建筑风格,风火山墙,土木结构,前后二进。左厢房悬挂一口大铁钟,高42米,口径9米,铸造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右厢房竖立两方石碑,碑文分别记载道光五年(1825年)、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南山寺事宜。大殿联为:“弹指现琳宫尚书寄迹;随风飘梵呗元代遗音。”7、位于琅岐镇凤窝村,始建于元泰定二年乙丑(1325年)。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陈文肃主持重修;清嘉庆五年(1800年)扩建,民国35年(1946年)再修。祠坐东南向西北,土木结构,单檐硬山顶,风火山墙,宽13米,纵深39米,占地面积532平方米。祠为三进,四扇三间,头进古戏台,两边为女看台。现正厅保持明末清初规制,前厅、酒楼的结构较匀称,建筑基本完好。祠内并保存有为明代礼部尚书陈文肃庆寿的漆画围屏一组,富有文物价值。8、位于琅岐镇上岐村鳌山东南麓,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庙碑载:江姓始祖“君丽自浙入闽,奉昭烈王择居此土,因建是庙”。经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庙面阔8米,深3米,占地面积995平方米,前后三进。正门排楼式,斗拱迭涩,上悬直匾,额书:“勅封、上岐境”,直下“昭烈王庙”。中间门开四扇,左右框门。门内立屏门,匾书:“乐乐乐”。头进为戏台,两旁酒楼。戏台上方藻井雕刻太极八卦万象图;二进为天井,两边有钟鼓楼;三进为正殿,上方藻井雕刻有太极八卦九宫图,螺旋形斗拱衬托,繁复重迭,悬空倒挂,工艺精巧,独具匠心。以上两个藻井均属罕见,且保存完好,具有文物价值。庙重檐歇山顶,风火墙建筑。现大殿、戏台、酒楼均保存明清风格。9、位于琅岐镇下岐牛屿山西麓,背山临街,始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经明崇祯八年(1635年)、清乾隆元年(1736年)、民国35年、1997年4次重修。祠坐南朝北,面宽5米,纵深43米,面积473平方米,分三进,硬山顶,风火山墙,抬梁加穿斗式木构架建筑。祠内保存朱氏始祖宋知府朱仕禄、知县朱仕仁等墓碑,及出自古代名书法家手笔的祠联。10、系林氏宗祠,位于亭江镇长安村西店埕,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清康熙壬子年(1672年)、民国21年及1991年三次重修。祠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单檐硬山顶,风火墙,占地面积1214平方米。祠前龙虎门、双斗旗杆,祠门一联:“一林乔木千枝秀;百代沧江万派清。”祠内构架具明显的明、清建筑风格,重修时均按原貌,保留较为完好。现靠山又增后进,为明进士、广东布政使林硕纪念堂。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22-2030 安徽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