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回向给腹中胎儿怎么回向,回向有三种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8-14 浏览:623次
一、法师讲放生的感应例事视频1、【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回向不同,一门说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名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名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己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名实际回向。】------《大乘义章》卷九2、约略可以来说,所谓“回”就是回转,“向”就是趣向,意思是说,菩萨生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所以回向可以分成三种,第一是菩提回向,第二是众生回向,第三是实际回向。所谓菩提回向是指,为了趣求一切智心,所以将自己所修一切善法,回向未来能得成佛之果德,这就称为菩提回向。第二是众生回向,菩萨心心念念为救护众生,所以愿意将自己所修一切善法,都能与众生共享,这就叫作众生回向。第三是实际回向,菩萨厌求有为之法,趣求实际,所以,以自己所有的善根功德回向,能够求得平等如实的真如法性,这就叫作实际回向。总合以上三种回向,我们可以知道,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法净行,回向自己未来生能够获得无上之佛果,回向众生也能获得利益,回向自己和众生都能够证得平等真实的真如法性。也就是说,回向就是以广大的心量,来行无量无边自利利他的菩萨行。这也是为什么世尊会在《华严经》中将“普皆回向”作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总结之道理所在。3、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回向有功德呢?我们来看看经中是如何说的。《华严经》卷五十九〈入法界品〉,世尊云:“譬如一灯然百千灯,无所损减。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悉然三世诸佛慧灯,无所损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意思是说,就好像一盏灯可以点燃百千盏灯,而无所损减于它原来的光明;菩提心灯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可以点燃三世诸佛的智慧,而不会丝毫减损它的光明。而且,一灯点百千灯,灯灯相续不断,就可以成为《维摩诘经》中所说的“无尽灯”,能够普遍照耀一切众生,照耀诸佛世界永无穷尽。相反的,这一盏灯如果不去点燃其他的灯,则永远只是它一盏灯的光明,能照耀的范围十分有限,当然也就无法照亮大地,照亮其他众生,也无法照之久远了。4、------《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之学佛释疑1第62集佛教相信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吗?》正圜老师开示5、回向是随时随地,早中晚都回向,还是统一到晚上一起回向?6、这是第一个问题,那我回应一下,就是说,确实回向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大家一定要重视回向。因为回向可以说把我们所有点点滴滴的功德有序的凝聚起来,作为一个总的力量让它变成一个定业,这对于我们成功的解脱是非常有保障的。那么具体回向肯定我们是心念随着时间的虚幻之相会冲淡,再起伏,所以最好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做功课,读经呀念佛也罢,如果之间超过两小时,甚至读同一部经,读了几品,隔一会再读,超过两小时呢最好就单独回向。那么建议如果群里面参加共修法会,还是说每天不管早中晚回向与否,到了晚上再做一个统一的总的回向。但是如果上午、中午的功课隔得时间比较久超过两小时就要回向一下。7、很多人因为自以为不去执着功德利益,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回向。孰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势。不重视回向,会导致大量功德转化为人天福报,为将来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碍。所以每个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转向出世间的种种成佛利益。而且是放生仪轨的行为,因其是有为法中最为殊胜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若放生勤恳,礼佛虔诚,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现报,所以放生者切要善于回向。免大量功德流于人天无意义的消耗福报。8、慈诚罗珠堪布开示:我们要报恩,首先要学佛,然后成佛,在没成佛之前就将自己所造一切善根回向众生。能以菩提心、大悲心回向众生,不但是自己造善根,同时也一定能利益众生,因为有大悲心的人回向,众生必定能得到这个善根而离开痛苦。假使我们回向时,一点点悲心都没有的话,众生能不能得到利益就很难说了。9、慈悲心是度众生的一个方便,同时也是清净自己业障最殊胜的方法。只要有悲心,一定能度众生。一切法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菩提心、慈悲心。由以上的思维,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报恩最殊胜的方法就是成佛。10、当我们要回向前,就抱持著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的心,这即是大乘思想的特质。殊胜回向的含义是什么呢?譬如,有十个人,其中只有一人有食物,而其他九人却没有,现有的食物本来可以被拥有者独享,但是他却舍不得,而愿与其他九个人共同分享。回向的含义也与此类似。人们在行善时所造的善根,积极网上拜佛,能够获得善报,但大乘的修行人却不愿独自享受此善果,而是将它分给普天下所有的众生,这就是回向的内涵。二、放生鲤鱼鲫鱼一样功德吗1、回向有两种,一是有毒的回向,二是无毒的回向。所谓“有毒的回向”,就是有执着的回向。《般若波罗密多经》里讲过,凡是有执着的善根,就象有毒的食品。虽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时候,也许还会感觉味道鲜美可口,但当毒发之时,就会痛苦异常。同样,有执着的、不是三轮体空的善根拜佛,虽然会带来一些临时性的善报,但因其是有漏之法,所以不但不能最终脱离轮回的痛苦,反而会引发众多苦受。2、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着的回向、无缘的回向,也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3、传喜法师开示:这个都是做实有的理解,佛法如摩尼宝,灯灯相传却不减一个光,对不对,我给你点灯,点了我的灯光是不是没有了?不会的,所以他这句话是什么,我定量的佛号回向给女儿了,那还可以接着回向给先生儿子吗?可以吗?大家想,可以,就是所以要发广大心,发广大心,心越大福报越大,不单单可以回向给先生儿子,要想天下众生,都像我关心的子女这样,你家里还有你信佛,还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信佛,整个民族都不信佛,那个地方根本没有名号,佛的名号都没有,替他们想,那么除了我们人类里面,还有不信佛的,还有没有佛名号到的地方,那三恶道更多了,更苦。
4、今年7月黄晋汉得了肝癌,可知道见鬼是不吉利的。现在他很痛苦,我们佛堂每天集体为他读《地藏经》三遍,希望他能快些往生。前天大家晚上一口气连读两遍,现在读《地藏经》两遍三遍似乎不那么漫长了,似乎很快就读完了,但是最后回向的时候我犯错误了,大家一起发愿:“愿以此功德,回向给黄晋汉的历劫冤家债主”的时候,我心里起了个念头:“今天我读得很清静了,这个功德不想都给黄晋汉,要是也能给我父母一些就好了。”其实我早知道,你做任何功德,不回向亲人,亲人都一样健康长寿,但是这个怪念头出来的时候很突然,我没有料到他就出来了,出来后就消失了,你留他也留不住,这就是我们凡夫的妄想。但是这个怪念头毕竟影响了我的回向的真诚。晚上我做梦了,梦到我坐上直升飞机,急升上天,而后又飘荡着落了下来。然后又是一个梦,梦到我请大家吃冰糕,只有两个冰糕,我却自己先吃了一个。醒后想想:“两个冰糕是两部《地藏经》,本来是给别人读的,却自己吃了一个,因为回向不真诚的缘故。而直升飞机先起后落也是暗示此意思,菩提心发出却又退掉,功德舍不得回向。呜呼。要知道为别人读经回向才真的是菩提心啊,给自己的家人回向也对,但是毕竟不是时候啊,这部经毕竟是给别人读的呀,动了私心,功德打掉一半,只有一部的利益了。哎,算了,谁让自己这么蠢。但是我也感谢这个梦,他毕竟让我再次确定《地藏经》无比巨大的利益和感应。并且我也对回向开始极大的重视起来。并且要知道,每一个念头都是落在因果里了,更何况你做出来,说出来,那更是一笔笔帐了。昨天又读了三部《地藏经》,我统统跪着回向,并且唯恐自己给黄晋汉回向的不够真诚,还反复要求自己真诚无杂念。一念不生谓之诚----曾国藩的这句话我才品出味道来。如果读经中途去洗手间,要先回向再去。要经常回向,别遗漏,我们做的任何事情尚且要有个目的,何况佛门做功德。所以你读经念佛,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是回向给自己的冤家债主,还是给父母,还是给他人,还是给所有法界众生。然后做完必须如此回向,不可本来是给甲方面做的,最后回向给乙方面,回向绝对有力量,所以切不可乱来。我每天都经常回向,把自己的功德无一遗漏的回给自己要帮助的人。5、菩萨修学阶梯,是菩萨修行的路线图,《华严经》正宗分的各卷都说明此内容,分为七个阶段: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6、一个有心要修学的人,一定要懂得迈向未知,向那个不可知的境界去挑战。你要懂得双回向的意义。十回向所展现的就是有你不能体会的那种领域,你看他是往前走,其实他往后走,因为他两方面同时进行。你看他是往后走,他其实往前走。修行总体的运作不是一般人体会得到,必须修行到双回向时才能体会得到。7、圆瑛大师说:回向十位,回佛事而向佛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心即真如,具足佛道众生,《华严》回向,即是发愿。圭峰大师云:回向不出三处:一回向真如,二回向佛道,三回向众生。经文简略,各有隐显。如众生显,余二则隐,佛道真如,隐显亦然。显者,正当发挥;隐者,亦以意含,非全无也。故此经与《华严》文虽不类,而旨无不合也。此位菩萨,以前十行,涉俗心多,今以愿济行;若有行无愿,行不究竟。阿难!是已修十行之善男子,自初行至八行,显同显异,现界现尘,则其神通,已满足矣!八行种种究竟,九行成佛轨则,已成佛事矣!十行清净无漏,则藏性之体,已纯洁矣!一真无为,则藏性之用,已精真矣!远诸留患:是总摄十行。以十行既备,圆成双超空有之行,界内不为著有留患,界外不为滞空留患,亦即双超世出世间也。以上皆属前文,此下方成本位。8、当度众生,灭除度相者:以其正当度生时,即灭除度生之相,此即双超空有之中道。正当度生时,此不落于空;灭除度相,此不著于有;正同《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义。应无所住,即不住一切相,此灭除度相也;而生修行度生之心,此当度众生也。夫既度尽众生,不取度生之相,如《正脉》所云:回有为行,入无为心,是回入真因也;背生死途,向涅槃路,是趋向真果也。二句各说,同成趣真之意。《宝镜疏》云:度生之法,须识即相离相,中道妙义。不落二边,方为可耳。由其即相故,当度众生;以其离相故,须除度相;以其回无为心,则不著离相而落空,故能救护众生;以其向涅槃路,则不著即相而滞有,故能离众生相。此则第即相离相,以明中道,回向之义。9、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真如实际是所证,无上菩提是所求,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10、《宝箧经》云:"文殊师利,譬如林木枝叶繁茂,皆因四大而得生长。文殊师利,如是菩萨以种种门集诸善根,一切皆摄在菩提心,于一切智回向菩提以为增长。"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22-2030 安徽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