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功德皈依之宝,宽运法师:黑夜明灯苦海慈航──皈依的意义、皈依的仪式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9-19 浏览:858次

一、为家人祈福放生怎么说的

1、──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历2557年庆祝佛诞大会万人皈依大典

2、执行副会长宽运法师应邀出任导师

3、一连三日的佛诞节吉祥大会圆满结束。5月19日(农历四月初十日)上午近万名市民于红磡香港体育馆参与「万人皈依大典」,场面庄严感人,吉祥殊胜。仪式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主持,并由副会长智慧长老、名誉顾问(楞严学处住持)泉慧长老、总务主任绍根长老、执行副会长宽运法师、宏明法师共同出任导师,历时约两小时,仪式完成时,在场全体信众起立双手合正式成为真正的佛弟子,法喜充满,如意吉祥。

4、执行副会长宽运法师被记者问及皈依的意义与功德时,耐心地解释说:皈依的意义

5、皈依是甚么?皈是皈向、皈宿;依是依靠、依托,依赖。如游子归家,依靠父母;亦如浪子回头,寻觅归宿;亦如学生依托老师,弟子依赖师父一样。芸芸众生寄居在业海茫茫的五浊恶世中,如果没有可靠的信仰对象,作为精神的寄托与归宿,没有良师益友给我们开导与指引,就难免于五欲六尘中起迷惑,生颠倒见,随俗浮沉,或被烦恼的波浪冲打,漂流于生死苦海,永无出离,枉受六道轮回之苦。现在,皈依三宝,就如同已找寻到归宿,身心皆有所依赖。正如印光大师说:「归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趋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三宝为船,众生归依,即登彼岸。」因为三宝,是黑夜的灯塔、苦海的慈航;我们皈依三宝,就像在无明的黑夜之中,获得真理光明的照耀,亦如在烦恼波涛汹涌的生死苦海中,忽遇三宝的慈航,若能归投慈航,归向三宝,依托三宝作为我们生命的导航,定可以渡过苦海,同登觉岸。

6、众生久远劫来,长期被无明烦恼所缠、所覆,障蔽自性的智慧光明,迷失了前行的方向;现在得到良师益友的教导与接引,以清净的身心皈依三宝;皈依佛,依靠佛宝的觉悟,启发自性的觉悟,从颠倒迷惑中回头,破迷向觉,发菩提心,趣向佛道;皈依法,依靠佛的法宝,启发自性的正智,从邪知邪见中回头,提起正念,明白真理,增长智慧;皈依僧,依靠僧宝的清净,启发自性的清净,从五浊恶世的物欲洪流中回头,追随诸佛菩萨的足迹,走上菩提觉道,趣向清净的涅槃彼岸,以佛教的真理,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所以皈依三宝的意义,不止反迷为悟,反邪归正,反愚为智,反染为净,彻底改变恶染习气;还要由皈依事相的三宝,进而皈依自性的三宝,最后亲证理性之三宝。这才是学佛的真正目的与意义。皈依的仪式与功德

7、佛在世时,皈依仪式,非常简朴。根据《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佛陀成道之初,受商人兄弟供养,食后咒愿;「所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随即劝导商人:「汝等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末来僧。」兄弟二人立刻宣言:「大德!我今皈依佛,皈依法。」便完成了皈依的仪式。直至佛到鹿野苑,度侨陈如等五人出家,学佛证果,然后三宝具足。

8、最初皈依三宝的,是耶输迦的父亲。因为见佛闻法,心生欢喜,即对佛言:「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自今已去,尽形寿,不杀生,乃至不饮酒。」

9、后来,耶输迦的母亲与前妻,见佛闻法得益,亦自动对佛说:「自今已去,皈依佛、法、僧,听为优婆夷。」是为在家二众弟子的开始。

10、其后随着时代所需不断演化,为因应众生喜好庄严隆重的心理,致使皈依仪式,逐渐发展成为有敷座、请师、唱赞、礼佛、开示、请圣、忏悔、授皈、发愿、劝诫、回向等一连串的程序。还有些加插其他项目,如甘露灌顶等,凡此种种都是接引众生的方便。其实皈依三宝,最重要的是皈依者的发心,发心真诚,誓愿尽形寿常随佛学,上求下化,履菩萨行,利益一切众生,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三宝弟子,至于皈依仪式隆重与否,并不重要。

二、放生乌龟治好了什么病

放生功德皈依之宝,宽运法师:黑夜明灯苦海慈航──皈依的意义、皈依的仪式

1、至于皈依三宝的功德,非常殊胜。据《优婆塞戒经》说:皈依三宝,能出生无量善法,是成就无上菩提的根本,所得福报,无穷无尽。又《文殊师利问经》说:「皈依佛法僧,可解脱一切苦恼。」《佛说因缘僧护经》说:「皈依三宝,得大吉利。」其他经典,无不赞叹皈依三宝的功德,微妙难思。过去有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福报享尽,将堕三涂,帝释天主,教他皈依三宝,称念「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七日后命终,天主不知其去处,特来问佛。佛言:因皈依三宝功德,转堕为升,已生兜率陀天。由是证明,皈依三宝,的确可以离苦得乐,近则增长人天福报,免堕恶道;远则可以作为成佛的真因,终证佛果菩提。

2、为何要放生?放生的目的与意义何在?

3、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故放生乃出于“慈悲”的精神──所谓“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拔苦予乐,也就是放生的目的;而“放生”二字的含意,“放”指释放救拔;“生”指众生一切大小生命;依佛法众生平等一如的思想,万物皆有灵性、知觉,故形相虽各有差异,但其性却是平等无别。放生其实亦包含轮回生死的因果道理,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猪、牛、羊等动物,只因宿业深重,沦为畜生,一旦业障消除,最终都能证悟解脱。

4、所以,佛陀特设放生殊胜法门,教导我们要身体力行,既可消除业障又可长养慈悲心,历代祖师无不奉为圭皋,亲身实践并广为提倡,正如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所言:“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因此,若有众生被抓、被擒、被关或将被宰杀吞食,命在垂危,我们应起慈悯之心,将之买回来予以放生,令其重获自在;所得福德深广无量,历来前人之感应事迹,一一证实能消解病业障碍、累世冤亲债主牵缠,乃至各种恶疾,速得痊愈。

5、是故在家佛子弟子或居士们,应多行放生善业,而且不仅放生,还要戒杀,还要爱惜生命、保护生命,更要茹素,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放生。

6、“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并流传于东南亚各国如日本、韩国及越南等地。如上所述,放生的活动乃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所以如能既戒杀又放生,自然是功德倍增,福报随来。

7、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是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见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

8、另一部《金光明经》卷四〈流水长者子品〉,也提到有关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一段记载:当时世尊名叫流水长者子,有一天他经过一个很大的池沼,时逢天旱,而且有人为了捕鱼,把上游悬崖处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长者子眼见上万大小鱼类濒临死亡边缘,又无法从其上游决堤引水,于是为了救活鱼群,不得已向当时国王请求派二十只大象,用皮囊盛水运到池中,直到池水满足,并且饲以食料,方才救活这些鱼群。

9、《梵网戒经》是放生的理论依据,《金光明经》则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其他大乘经如《六度集经》卷有赎鳖的放生记载,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记》卷也讲到雁塔的故事。如传说在中印度摩揭陀国有一个小乘的寺院,住着若干小乘比丘,他们本来不禁“三种净肉”;所谓三种净肉,是指不见为己杀、不闻为己杀、不疑为己杀的肉类。

10、有一天,一位比丘因得不到肉食,当时正好有一群雁从天空飞过,他就向雁群祷告说:“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萨你应该知道时间了。”雁群应声自动墬地而死。比丘本来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萨,所以用戏言来调侃大乘,想不到这一群雁就是菩萨显现而来感化他们的。小乘比丘惭愧不已,互相传告:“这是菩萨,何人敢吃?从今以后,应依大乘,不再食三种净肉。”并且建塔营葬雁体。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22-2030 安徽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