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哪里有放生的地方了,云南小锅米线(素食版)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7-18 浏览:539次

一、北京放生鱼哪里买便宜

1、云南小锅米线(素食版)的做法说明

2、云南的米线声名远扬,但大部分人听说的只有过桥米线

3、对于本地人来说,小锅米线才是经久不衰的那一口~~

4、不过,如果不用骨头汤,小锅米线的汤底始终觉得寡淡

5、直到有了“天贝酱”的画龙点睛~~~

6、云南小锅米线(素食版)的食材和调料

7、云南小锅米线(素食版)的做法与步骤第1步.

8、姜切丝儿,韭菜切段,天贝酱和腌菜备用。(天贝酱加了老酱一起炒,所以对汤底有增加厚度且鲜美的作用,非常关键)

9、小锅里加一碗水,烧开。顺序加入姜丝、腌菜、天贝酱中火煮1分钟左右。

10、加入米线,继续保持中火

二、道教放生最简单方法

1、放入少许老抽和生抽(个人觉得酱油除了咸味以外可以增鲜,不喜欢的可以加盐替代)

2、锅里沸腾以后,加入韭菜,韭菜熟了就可以起锅了(个人非常喜欢韭菜,如果不喜欢,或者佛教素不可以吃的话,换成豆尖或者其它绿色蔬菜也可以)

3、小贴士这是传统小锅米线的做法,平时我也会加入番茄等蔬菜一起煮,也非常好吃,但是天贝酱在素食版的小锅米线里非常关键,少了它的话,汤底会很单薄,吃起来就总会觉得少了点儿味~

4、由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和寺庙方丈真禅法师任团长、笔者任秘书长的上海市佛教协会赴滇学习参观团一行11人,于1月8日至1月20日到云南参访。参观团除在昆明市朝礼名刹圆通寺、筇竹寺、华亭寺等并与中国佛教协会云南省分会刀述仁会长举行座谈外,还专程去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学习。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沪滇佛教徒之间的团结和了解,表达了为爱国爱教共同事业携手合作的愿望,使访问取得圆满成功。谨就见闻所及,介绍云南佛教,特别是上座部佛教的现状,以饷本刊读者。

5、云南共有二十多个民族,地处西南边疆,自古便是通往天竺(印度)的交通要道,更与缅甸毗邻,佛教中密宗的阿吒力派很早就传入云南,盛行一时。据郑颙《云南图经志书》卷四载:“大理无量寺,其僧有二种,居山寺曰净戒,据家室为阿吒力。”在大理市博物馆中辟有专室陈列当时密宗阿吒力派的佛像、法器等文物。以后又从内地传去大乘佛教,从西藏传入藏传密教,从缅甸、泰国、老挝传入上座部佛教,形成各种佛教派别在云南并行的状况。佛教对云南各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等影响很大。给我们留下深刻和难忘印象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上座部佛教。

6、西双版纳的傣族、布朗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属巴利语系。它和北传小乘佛教在教义、学说上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国汉文大藏经关于北传小乘的经、律、论三藏都有比较完备的译本。如南朝齐永明七年译出的《善见律毗婆沙》和梁天监十四年译出的《解脱道论》,均出于南传。我国南山律宗奉行的法藏部《四分律》也和南传同一系统。律宗解释律义就常引《善见律毗婆沙》的条文。中国比丘尼最初得戒是由师子国(斯里兰卡)比丘尼铁萨罗等前来传授,因此汉地戒律与南传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在教理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的内容,如南传大藏经中《小部》的《本行藏》就集录各种波罗蜜行的事迹,承认佛道不与声闻道共,为大乘理论的先河。近代学者研究认为,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的壁观禅法,可能与南传定学从地遍处入手应用地色曼荼罗有关。可见南传上座部佛教与汉地大乘佛教有着深厚错综的关系。大乘不离小乘,南北传佛教出自同一源流。

7、据史料记载,上座部佛教约在七世纪中就由缅甸传人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但当时并未建立寺塔,也没有僧团组织,经典靠口传心受。十一世纪前后,因战事影响,佛教趋于沉寂。十二世纪时,因泰国北部兰那泰君主帕雅莽来是西双版纳第四代召片领匋陇建仔的外孙,常派使者携带礼物前来问候,民间商业往来随之频繁。那时正值“润派”佛教兴起,许多被派往师子国和缅甸学习深造的僧人学成回国后,用兰那泰文传译和注释了一批巴利文佛经,再在泰、傣、掸语文区传播。此时西双版纳开始建立僧团和寺塔。傣历639年,创制了西双版纳傣文,出现刻写在贝叶上的傣文佛经。据《泐史》记载,傣历819年第十三代召片领三宝泐傣继位时,“人们群诣佛寺,面对佛法僧三宝宣誓,并将誓词铭刻于寺中”。由此可见,当时上座部佛教已在西双版纳盛行,并初步形成政教结合的制度。傣历931年,第十九代召片领刀应勐迎娶缅甸金莲公主为妻,缅王派遣僧团随公主前来传教,携带很多三藏典籍和佛像,在景洪地区修建了一批塔寺,使上座部佛教在西双版纳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8、西双版纳傣式佛寺曾分为四个等级:最高一级为设在召片领所在地——景帕钪,称为拉扎坦大总寺,是统领全西双版纳的总佛寺;在总佛寺下设12个版纳拉扎坦总寺和36个勐总寺;由四所以上村寨佛寺组成的中心佛寺——布萨堂佛寺;最基层一级为村寨佛寺。另外还有拉扎坦大总寺直辖的召片领府的几个“内佛寺”。佛寺建筑一般由大殿、僧寮和鼓房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中心佛寺设布萨堂(戒堂)和藏经阁,大寺都建有佛舍利塔,小寺则由几个村寨合建舍利塔属共管。大殿前或山门二边还建有专供寺神和方位神用砖砌的小龛,我们参观的勐遮曼吕佛寺就是这种形式,也可算是西双版纳佛寺的一个特点。

9、大殿是主要佛事活动场所,它和所有上座部佛教寺院一样,只供释迦牟尼佛塑像一尊,两壁和大柱间悬挂佛传和佛本生故事壁画。这些壁画都是工笔精绘,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具有浓厚优美的民族风格。大殿中砌上瓷砖或大理石板,上覆地毯,必须脱鞋上殿。礼拜是半跪式的顶礼,五体投地作接足状,中间并不起身。还有一个与汉地佛寺不同的是,傣式佛寺佛塔建筑和佛像雕塑一般都没有碑铭之类的刻记,因此无从查考。但信徒送寺供奉的小型佛像则常在底座刻有供奉者姓名和年月,如现保存在曼广佛寺中的一尊小型释迦如来像,据查证为缅甸金莲公主下嫁时带来西双版纳的文物,极为珍贵。

10、傣文大藏经内容和南传巴利语系大藏经的分类与内容基本相同,有三种不同方言的文字写刻本,即西双版纳傣文(傣仂文),德宏傣文(傣哪文)和傣绷文。分经、律、论三藏和藏外四类。经藏为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四部《阿含经》和小部经。小部经是由各种不同性质的篇目汇集的,共收《本生经》、《法句经》等十五种。《本生经》有547个佛本生故事,在西双版纳民间传诵,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于佛事活动、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等影响广泛。其中《维先多罗本生经》最为傣族、布朗族信众所崇奉,每年佛诞日都要朗诵此经,有些章节还被民间歌手改编成“赞哈”演唱。律藏也分五个部份,就是:波罗夷品;波逸提品;大品(包括佛传、雨安居、医药、僧服等十章);小品(包括羯磨、减净、坐卧具、仪法、佛典结集等十二章);附录(比丘戒、比丘尼戒解说及大、小品的注释)。论藏共收七部作品,即《法集论》、《界论》、《人设施论》、《双论》、《发趣论》、《诲事》和《摄阿毗达义论》。藏外,傣文本不全,如佛音、法护、佛授等大师的着作多数没有傣文本,只有《弥兰陀问经》、《岛史》、《大史》和《清净道论》。此外,还有傣文翻译的部分重要典籍和注疏,以及信奉上座部佛教各民族僧侣、居士的着作,涉及天文、历算、医药、历史、语言、诗歌、民间传说、佛经故事等,都被视为经疏在佛教徒中流传,别具一格。傣文经卷可分为贝叶刻写本和枸皮纸写本两类。纸写本又分为摺装本和书册本二种式样。傣文大藏经流传地区,以西双版纳傣文和德宏傣文书写的经卷流布面较广,傣绷文经卷只在耿马的勐定和勐连一带流传。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22-2030 安徽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