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的真实利益,索达吉堪布:如何从佛法中获得真实的利益?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8-17 浏览:886次
一、北京最适合放生的地点是哪里1、问:如何从佛法中获得真实的利益?2、索达吉堪布答:学习佛法时,恭敬和智慧非常重要。若无恭敬,对佛陀和高僧大德的金刚语就不会重视,这样即使佛法再殊胜,也不可能得到点滴利益;而若无智慧,则不会认真思维、反复抉择,对甚深法义就无法获得真切的认知。
3、因此,只有凭借恭敬和智慧的妙舌,才能品尝到佛法甘露的胜味,遣除自心炽盛的烦恼!4、
修放生的利益

1、可以达到一个人无法企及的功德胜利。

2、为每个人最大程度地节省了人、财、物力和时间,因此这是顺应众生能力的最好办法。

3、顺应了师佛心愿。善知识是非常慈悲的,假如有人因为知晓放生利益而不顾一切、倾其所有的放生,那么这就有悖于师佛对弟子的慈悲之心,因为没有哪一个善知识希望见到众生因听从师嘱而费尽财力,致使衣食难保的。而共修放生,不但顾及到了我们个人的实际能力,使每个人以较少的力量去做最大的功德,而且还可以顺应上师慈悲弟子的心愿,令师佛欢喜。
分享到:05、放生就是改命6、我们今生的命运遭遇是因为多生以来所造无数的善恶因缘所呈现的一个结果,造善因就得善果,造恶因就得恶果。但未来的命运却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通过积福行善,诚心忏悔,我们的命运可以完全改变过来。而放生的功德最大,既直接又快速,改变命运的力量最为显著。7、每一个众生在多生累劫以来,都曾经与我们结过冤仇,冤仇既结,怀恨在心,必当伺机报复。而放生正可以解冤释结,化敌为友,避免彼此的冤冤相报!8、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生死。”又云:“杀彼身命,或食其肉,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轮转,互为高下,无有休息。”9、俗话说:“怨家宜解不宜结。”今生因缘际会,了知既造杀业必遭杀报,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丝毫不爽之真理,固当尽力解怨释结,戒杀放生,庶几乎所有怨业消灭,且希盼所有怨亲与我同生西方极乐世界,免受六道轮回之苦!10、灾难不幸之所以发生,都是源于我们以前所结的冤业,所造的杀业而来。放生解救众生的命,免除了众生的死难,也同时消除了我们的宿业,免除了未来原本应该偿受不幸的业报,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二、杭州放生泥鳅放在哪里比较好一点1、其实疾病绝症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以前我们杀生所感召的杀业而来。既造杀因必结杀果,既造杀业必受杀报,解决之道就是放生,偿还杀债,消除了疾病根本的杀因,病苦自然好转。2、每一个众生在无始的轮回中,都曾与我们互为父母、子女、手足、亲眷,只因彼此业缘不同,今朝我幸而为人,彼不幸沦为畜生,放生就是救拔我们累劫以来的亲友眷属,使其重拾生机,安享天年!3、我们在放生过程中,因为放生,花钱买物赎命,是财布施;因为放生,与物类众生一起皈依,一起忏悔,一起念佛,一起回向,是法布施;因为放生,解除物命被擒被抓,死亡前挣扎怨恨的痛苦恐惧,是无畏布施;三种布施,放生一应俱全,放生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议!放生改善财运已经是众所皆知的事情了。4、每个人都希望长寿,放生救赎生命,延长了无数众生的生命,也必然同时延长了自己的寿命,这是因果必然不变的真理。5、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每一条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所以救一众生,功德已无量无边,更何况救众多生命!放生就是积最大的福!放生就是行最大的善,积福行善,所有功德,莫过放生!6、放生就是救那些被擒被抓,将被宰杀,命在垂危的众生的命,而众生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救他们的命,他们感激最深,所以功德至大!7、我们今生累劫以来所造的杀业早已无量无边,放生就是出钱出力来救赎众生的性命,以偿还以往我们所积欠的无数杀债。8、放生与其它的功德不一样,是救命在旦夕,随时将被宰杀的生命,是千钧一发,刻不容缓的行动,就好像是医院的急诊急救一般,一个刹那,一个行动便可挽救成千上万无数的生命,所以功德至深!9、佛心就是大慈悲心,慈悲心是学佛的根本,而放生则是为了解除众生的苦难,起慈悲心予以救赎的一种行为。放生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在放生的过程中,慈悲心获得最大的培养,常常放生,慈悲心常常滋长,与佛心更相契,与佛更容易感应道交,学佛道业更容易成就。10、任何一个众生的佛性与我相比毫无或缺,无二无别,因而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在放生中让我们觉悟到众生皆知贪生怕死,皆知趋吉避凶,皆有喜怒哀乐,与我相比,完全相同;众生更皆具备真如佛性,一旦业尽情空,未来皆能成佛,所以救一众生如同救一佛子,更等于救一未来佛。再者,众生即佛,杀众生即杀佛,救众生即救佛。《普贤行愿品》曰:“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印光大师亦云:“一切生物,佛皆视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诸佛皆大欢喜。”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22-2030 安徽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