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鸡放生地点,山西省大同市佛教协会一行参访南京鸡鸣寺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10-21 浏览:625次

一、济南允许放生的水域在哪

1、大菩文化江苏讯4月16日下午,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同市佛教协会会长妙真大和尚,山西省大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杜福等一行11人参访南京鸡鸣寺。

2、鸡鸣寺住持莲华法师,监院能坚法师、慧吉法师等在山门前热情迎接参访团一行并引领参访团参观寺院。

3、在书画院参观完图书馆,并详细了解图书馆现状后,在佛学讲堂内向鸡鸣寺赠送具有大同特色的“云冈石窟”剪纸作品。

4、随后,参访团一行到江苏尼众佛学院,并在会议室听取寺院历史文化及佛学院概况的介绍。

5、南京玄武区副区长戴航一行赴鸡鸣寺检查春节安保工作

6、江苏省佛教协会第六届慈善公益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于南京鸡鸣寺召开

7、雨花台位于南京长干里之内的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最高处约百米,顶呈平台状,为城南制高点,周边长约5公里,总面积153公顷。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有近10万人。这里有气势宏伟、全国最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群。这里还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有郁郁葱葱的生态山林、四季应时的花草以及中外闻名的雨花石、雨花茶等。如今,雨花台已建成为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包括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及生态密林区。除此之外,雨花台还与南京古代的佛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重点活动地和译著中心之一。

8、佛教文化绵延千年,南京的佛教地位很高,随着长干寺地宫七宝阿育王塔的惊艳现身,南京在佛教文化史上的地位再度受到世人关注。说起南京的佛教文化,可追溯到东吴时期。而江南最早的佛寺“建初寺”大约就建在今天的中华门内镇淮桥一带;南京最早的尼寺铁索罗寺也在雨花台,建于东晋。据有关资料记载:南京有江南地区最早(东吴)的一批佛经翻译中心,是中国最早的密宗经典译成地;这里诞生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佛教经录《出三藏记集》。南京出现过中国历史上唯一“皇帝菩萨”梁代皇帝萧衍;这里有近代以来中国最著名的佛典印刷中心“金陵刻经处”。在佛教最发达的东晋南北朝,首都建康海内外僧人络绎不绝,城区郊野梵刹多达700多所,可以说是当时的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佛教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盛景。

9、尤其是城南雨花台(三国东吴时称石子岗)一带,寺庙成林。雨花台附近不仅有建初寺、瓦宫寺等,还有建于晋永嘉年间的高座寺。高座寺初名甘露寺。西天竺帛尸梨蜜多罗于此说法。他又称高座道人、高座法师,因名高座寺。梁初,宝志禅师任住持。相传,梁武帝时,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说法,僧侣500余人趺坐聆听《法华经》,讲得精彩,听得入神,数日不散,说到精妙处,感动了佛祖,天上落花如雨,落地为石,所在岗地遂称雨花台。

10、雨花阁内现存一尊讲经石座,四周散缀99粒雨花石,营造出云光法师讲经讲得天花乱坠的场景。讲经石座后墙上,还悬挂着30米长的《法显和尚西天取经画卷》,描述的是比唐僧西天取经还早约300年的法显和尚到西天(锡兰)取经,在雨花台译经的全过程。

南京公鸡放生地点,山西省大同市佛教协会一行参访南京鸡鸣寺

二、适合放生的动物名字

1、佛教从东汉明帝年间白马东来,至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数以千计的西域、天竺高僧陆续来到中国传法,佛教典籍被大量翻译,全国各地广修佛寺,佛教徒迅速增多。法显高僧就生活在佛教在中国大发展的这个历史时期。

2、法显(约337~约422),山西长治人。三岁出家,十二岁剃度为僧。东晋隆安三年,法显深感佛经的翻译远远赶不上佛教的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戒律经典缺乏。为了解决佛教经书的混乱状况,他毅然西赴天竺,求取真经。

3、这年春天,法显偕慧景、道整等四人,从长安起身,向西进发。次年,他们到了(甘肃)张掖,遇到了智严、慧简、宝云等五人,后又加进慧达,组成11人的巡礼团。出了河西走廊向西及至塔克拉玛大沙漠时,气候非常干燥,时有热风流沙,行者到此,往往被流沙埋没而丧命。法显的四位同行者先后殒命。晋元兴三年,他们到达了佛教的发祥地——拘萨罗国舍卫城的袛洹精舍。传说释迦牟尼生前在这里居住和说法时间最长。法显还参访了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迦毗罗卫城。他们在天竺学习梵语,抄写经律。收集了《摩诃僧袛律》、《萨婆多部钞律》、《杂阿毗昙心》、《方等般泥洹经》、《摩诃僧袛阿毗昙》等佛教经典。义熙八年,法显乘船至青州长广郡牢山(山东青岛崂山)登陆,前后凡14年,游历30余国,带回众多梵本佛经,全国佛教界为之惊叹。

4、法显回国后到了建康。当时的后秦正遭到(胡夏)匈奴的猛攻,中国北方处于混战之中。另外,5世纪初中国佛教的重心已开始由北向南转移,南朝首都建康之佛教日益发达,僧侣众多,梵刹林立,佛经翻译事业昌盛,为国家重要译经中心。法显被当时中国最活跃的佛学家慧远大师派人接到建康,并亲自在道场寺(今雨花台内东南角)带领当时在那里研究佛经的130名高僧,为法显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这年,法显已经70多岁了。他不顾跋山涉水的艰辛劳累,立即投入讲学、译经活动。两年后,就写成了旅行记《法显传》(亦称《佛国记》),将他出国游历所见的山川动物、社会民情,包括往返横渡太平洋的时间、气象、海况和航海日程全记载下来。它是中国最早的航海记录,也是叙述当时中亚、印度和南海诸国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人情的年代最早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还详尽记述了印度的佛教古迹和僧侣生活,被佛教徒作为典籍引用。

5、法显在南京雨花台道场寺用5年时间将自己从印度访求到的经过千难万险带回中国的6部24卷达一百多万字的佛教经典,全部译为中文,填补了中国佛教经典的一大空白。法显的贡献可谓名垂千古矣。

6、道场寺位于雨花台东南角方向,是当时的佛经翻译中心,寺内专职翻译僧人达100多位,包括西域高僧佛驮跋陀罗及其大弟子慧观、高僧宝云等。其中,宝云在道场寺从事译经的时间最长,据说他能一边看梵文本的佛经,一边立即口译成流利的中文,经他译成和订正的佛经有《无量寿经》等多种。可惜的是道场寺后来毁于南朝齐梁兵燹,未再复建。

7、南京雨花台与佛教文化的这一段故事鲜为人知,这里不仅仅是烈士陵园、风景区,更是一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佛教胜地。

8、建初寺的建立开风气之先,为初来江南沙门提供了生活起居之地和佛事活动的方便。

9、佛教文化流入南京,始于东汉献帝(189-220年)末世。自孙权建立东吴政权定鼎建业(南京)之际,佛教南渐。

10、公元222年,精通汉文、梵文等六国语言的西域大月支(氏)人支谦从洛阳来到吴地,孙权闻其博学有才慧,十分器重,拜为博士。支谦就在建邺传授佛教,翻译佛经。这可以说是南京佛教初传,也是佛教在吴地正式传播的开始。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22-2030 安徽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