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沙河放生都在什么地方,成都文殊院第二十五期寺院生活体验营开营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4 浏览:105次

一、成都有没有放生组织的地方

1、成都文殊院第二十五期寺院生活体验营开营式拉开帷幕

2、体验营主持人向法师及营员们介绍本期活动内容

成都沙河放生都在什么地方,成都文殊院第二十五期寺院生活体验营开营

3、诸位法师与全体营员们欢聚一堂

4、大菩文化四川讯5月1日晚上7时,法雨淅沥,万物舒展。来自五湖四海约300名营员踏着《四季歌》《智慧禅曲》的旋律有序走进文殊阁。成都文殊院第二十五期寺院生活体验营开营式拉开帷幕。文殊院座元、内江圣水寺方丈智海大和尚,文殊院首座、监院能干法师,弘法利生部总干事亦乐法师,弘法利生部干事亦真法师、亦果法师、通胤法师,体验营授课法师昌法法师、崇禅法师、慧因法师、思过法师,及空林佛学院诸位法师与全体营员们欢聚一堂,共启“精勤”之旅。

5、文殊院,是一片闹市中的净土。尽管红墙外物欲涌动,五光十色。但一墙之隔的禅林,却充满了宁静、祥和与喜悦。“开营式”就是欢迎营员们“回家”的仪式,主持人首先邀请大家观看体验营官方宣传片,依次回顾了历届体验营的全部活动及营员风采。

6、寺院生活,丰富多彩;晨钟暮鼓,还有“花生浆稀饭”!主持人诙谐幽默的一问一答,使大家对营期生活更加充满期待。

7、精彩的“开营式”少不了“音声佛事”。由文殊院文化艺术中心志工编演的节目陆续登台。

8、若问体验营期间谁与营员相伴最为密切,非辅导员莫属。辅导员就像“家长”,照料着营员在体验寺院生活期间的身体与心灵。他们威仪肃穆地登台,是体验营的“素质担当”;集体朗诵的《佛子行》,是他们最真挚的发愿。

9、节目表演结束后,恭请文殊院首座、监院能干法师致辞。法师提示营员,要有“疑情”,希望大家揣着迷糊来,带着明白走。他还开示,学佛不止是一种模式、一种方式,要认真去体验学佛的内涵是什么,佛弟子应该做什么。最后,法师还不忘提醒大家,天气变化,注意保暖。

10、授课法师慧因法师则笑眯眯地为营员们送上祝福。他希望大家在未来的三天能找到各自所需的答案,在生命的历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真正体验到佛法的正能量。

二、花龟怎么放生最好

1、最后,恭请智海大和尚开示。大和尚分享了他对“体验”和“精勤”的看法。他期待大家带着正念了解佛教,不要只听别人说,要自己去体验。他巧妙地将“信仰”和“生活”相结合,告诉大家信仰要有智慧,不能迷信,要自己去体验真理。最后他还提醒大家,要如理如法地修行,去质疑、认识、体验和解决问题;以开放的心胸,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2、晚上9时,开营式在智海大和尚妙语连珠的开示中结束。

3、文殊院坐落于天府之国成都市中心,占地90余亩,四川著名佛寺,全国佛教重点活动场所,中国佛教禅宗四大修持场所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称文殊院。1988年新建一座千佛和平塔(铁塔)初建于隋朝,原名信相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明朝末年,该寺毁于战火,康熙年间,慈笃禅是由在废墟中结茅打坐,诵经修持,于禅定中出现红光,化出文殊菩萨形象,谓其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因此改名为文殊院。

4、文殊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600平方米。天王殿、

5、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宽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两相对峙的三檐式钟鼓楼,钟楼里悬有4500多公斤的铜铸大钟一口。观音大士像为青铜铸造,可称雕塑精品。护法神韦驮像,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七代方丈本圆用青铜翻砂铸成,工艺精细,童颜神态,体现了“童子相貌,将军威仪”。还有一尊列为“空林八观之一”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11年(1922年)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另外,院内还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化艺术价值。

6、文殊院还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上万册佛经、文献,如院僧先宗等3人刺舌取血书写的“舌血经书”;明神宗的田妃刺绣的千佛袈裟;清杨遇春长女以自己头发绣制的水月观音。院内所藏唐僧玄奘顶骨尤为珍贵;1942年在南京发现3块唐僧顶骨,现在一块留存南京,一块送往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一块送给成都。游人还可在文殊院茶室品尝四川特有的盖碗茶,手捧茶船、茶碗、茶盖,耳听民间艺人的弹唱,可尽情领略川西风情。文殊院交通指南:文殊院位于文殊院大街,距骡马市购物中心仅10分钟路程,乃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其前身是唐代“妙圆塔”,宋时名“信相寺”,明时毁于战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重修之后改称“文殊院”。文殊院现有铁铸、铜铸、石刻、玉雕、脱纱、彩塑等工艺精湛的佛像200余尊。照壁上雕刻的“文殊院”三个金字系康熙年间该寺慈笃海月禅师书写,院内的文殊菩萨代表智慧之神,吸引着香客们前来烧香祈祷。

7、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寺内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奘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

8、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类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印度贝叶经是1887年寺僧明宽法师从印度请回的一部佛经,十分珍贵。千佛袈裟为明代祟祯皇帝的妃子所绣,绣工细美,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发绣观音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女用自己的头发绣成的一幅水月观音像,衣纹、毛林全用经文组成。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挑纱文殊为清代女信徒吴贞女用挑纱的方法制成,远看烟水茫茫,很象是绘画,十分精美。金刚经宝塔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杨光坼用绳头小楷抄写《金刚经》,全部经文组成一座宝塔,远看是图,近看是经。舌血含宝是指清朝时有三位和尚用舌血书写的《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

9、藏经楼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千、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文殊院以它优美的园林、庄严的殿堂、众多的文物吸引了大批中外来客。文殊院的素撰佳肴也闻名退还,中外来宾争相品尝,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10、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寇,苦行修持,数年之间行著四方,声名远扬。传说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市民群众认为慈笃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从此改信相寺为文殊院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1697?/FONT1706年),官绅军民捐资重修寺庙,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现今的规模。这82根石柱今天成为院中一景。近代时,文殊院香火兴盛。历任方丈都在这里开坛传戒,并办有佛学苑、传习所,培养僧才。抗战时期,高僧大德佛源、太虚、能海等陆续到这里讲经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寺庙。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22-2030 安徽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