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鲶鱼的真实功德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2-13 浏览:599次

  再说「心有轻重」。您建福,前面讲施便是布施,是诸波罗蜜的中心。波罗蜜我们普通翻为「度」,自度、度他。《华严》内里讲十波罗蜜,十波罗蜜归纳起来便是一个布施波罗蜜,所以布施是「诸度之前导」。佛常说施财得财产,施法得聪明伶俐,施无畏得健康长寿。

一切万物都在建布施,为何所得的福报不一样?这便是心有轻重。

  《了凡是四训》里有一个例子,这一些例子皆不是人编造出来的,全是事实真相。他说有一个贫女到一个寺庙里,见到佛菩萨形像,打动得在那里跪拜、拜佛。身上只有两文钱,这说明很少很少。两文要用我们目下当今钱而言,像我们目下当今的币值来说,还许只是两毛钱,不到一块,两毛钱,您想想看您能买什么东西?目下当今在中国香港,两毛钱生怕买一个面包皆买不到。她身上只有这么多钱,恭恭敬敬的拿出来布施扶养佛,供佛,心热诚,身上的钱全部皆拿出来布施。只知道布施扶养,还没有想求福,您看这个心多真。方丈老和尚受她的打动,亲自接待她,为她诵经回向祝愿,这个女孩还很欢乐,离开了。

  过了若干年以后,她的福报现前,她做了王妃,带了很多七青八黄到这个寺庙内里来扶养。这是王妃来到寺庙里建扶养,这寺庙是大事,要来好好的接待她。老和尚没出来,她就觉得很希奇,我正在很多年前极度贫苦的时分,只布施两文钱,老和尚亲自接待我,给我诵经回向祝愿;本日我带了这么多七青八黄来布施,如何老和尚没有碰头?她去找老和尚。她找来了,固然老和尚就见了她,她就问这个事情。他说:畴前您舍两文钱,您的心真挚、尊重,我要没有给您诵经回向,我对没有起您;本日您是朱紫,您带这么多七青八黄来布施,您的心跟畴前没有一样,您有骄慢心,贡高骄慢,位置高了。所以您本日布施这么多钱,这个福报抵没有过畴前两文钱。之前两文钱,您的福报是圆满的,您本日布施这么多,您的福报只有一半。我没有用出来,我让我的门徒来接待您,给您祝愿,够了。心有轻重。

  由此可知,

建福不在乎您舍的物几许

,不在意这一些。若是在意这一些,那好了,穷汉就不能建福了,建福应该是富人的,富人就愈富,穷汉就愈穷,哪有这类道里!这老天爷太不公平了。

贫民的心谦善、卑贱、老实,通常那一点点救济就可以得大福报

,富人虽然舍很多,实在讲,若是我们由比例上来讲差很远。您的生活很贫穷,一个月只会赚个几十块钱,中国大陆此刻照样如许的。良多偏远地区生活很艰苦,他要布施个两块、三块;换句话说,一天的米饭钱、两天的米饭钱,比例占得很大,占他收入的百分之一,或者是十分之一,这比例就很大!我们再看看,这个人间有很多具有大财产的人,他的财产有亿万财产,他若是布施一百万、一千万,叫一丝一毫,在他没有算什么。所以他舍的一百万没有如人家舍一块钱,他舍一千万没有如人家舍十块钱,这个道理我想人人没有难明。

放生鲶鱼的真实功德

  我们看看人间这很多大宗教,小的宗教我们不说,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释教、玄门全是这个说法,这是配合的说法,

谦虚的人有福

。您看释迦牟尼佛,您只要读释迦牟尼佛的列传,

释迦牟尼佛对於贫困的托钵人尊敬、亲爱,没有一丝毫轻慢心,这有福。所以这个托钵人他乞讨那一点点食品,甚至於馊了、坏了,那就是他维持身命的一点器械

。他看到佛,了解本身已往生中没有建福,就把这一点器械扶养佛。佛接受,佛欢欣,佛是福田,给他种福,为他祝愿,这我们正在典范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平生皆过著托钵的生活,我们能想像得到,

这一些贫苦之人布施这一些食品偷鸡摸狗,佛菩萨、罗汉一切皆接受,从来没有回绝过的,布施的人欢欣

。那就看他的善根福德,有人暮年他就转过来了,有人这一世转不过来,下世转,业因果报历历落落。所以「得报有差」,不同正在这个中央。

  这个跟前面清冷巨匠所讲,福田是聪慧,智照扶引而生的。所以

真正种福全是有聪明的人,没有聪明的人,他不知道种福。

贫苦下流,他没有聪慧,他怎样知道?他只要想到,我那样困苦、这么困难是我已往生中没做功德,没有建福,今天才落得这个果报,我碰到这个机遇,我要好好的建,这便是聪慧。

没有聪明,他能想到这一些题目吗?聪明正在引诱。

我们看到有许多朱门贵族,他没有明白建福,他建福实在讲太简单了,没有知道,只知道纳福,没有知道建福。您由这里看,您才知道聪明的主要。这是得报有差。

慷慨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八八卷)  2005/5/14  中国香港佛陀教诲协会  档名:12-017-1388

海涛法师弘法课本-2008年:08-001生活伶俐语录

  生活伶俐语录—一 海涛 辑

  1.当你感觉痛苦的时辰,没有要再去增长他人的痛苦;当你感觉懊恼的时辰,还没有要再自寻懊恼。——没有会自寻懊恼,是聪明的浮现;没有增长他人的痛苦,则是悲心的浮现。

  2.人生正本就有良多残破,人永久没法求得圆满。——想要正在任何地方皆寻求完美,便是自讨苦吃!

  3.一个人假如没有修行,他会做什么呢?一定没有离名、利、食、色、睡,所体贴的还没有外是后代、家属、家族、国族——如许的人生和牲畜道的众生差异实在没有大。

  4.人若是只注意声、色、名、利,即是永久被业力所绑缚。天天知足一样的愿望,反复面对一样的空虚……如许的人生实在是贫乏伶俐。

  5.人间万事皆无常、变更不定,本日夸姣的统统生活,也是有大概忽然会产生变化。晓得什么是善见、什么是正念时,就该即知即行,不必要再沉溺于俗缘、物欲当中。

  6.《地躲菩萨本愿经》里说,怙恃制各种恶业,有很多乃是为了哺育后代。时放学佛的人,若不知道孝养怙恃,其心有若虎豹。

  7.鸡蛋里找骨头的攻讦相称简单激愤别人。有人会居心激愤别人,再反过来诘问诘责对方涵养不敷;事实上,当自身口出非建设性的恶言时,就已经是道德上的缺失。

  8.当我们责怪别人思惟偏向、品德瑕疵时,除皮相唐哉皇哉的来由,通常也是有伺机宣泄私人心态的事实在内。

  9.没有气愤不一定代表没有背面的心态,可以不将背面心态带给别人,才是真正的涵养。

  10.以杀去杀,只会是恶业的因果轮回!只有爱心才可以真正传染感动别人,进而改动这个天下。

  11.每个人全是有情众生。面临抵触时,大概以爱心处置惩罚不一定马上有扶助,但总比带着恶念结下恶缘来得好!

  生活聪明语录—两 海涛 辑

  1.无论是正在亲情、恋爱,仍是友谊的干系当中,引诱一个人变得成熟、自力、接触善见,比预期给他玉帛更有意义!

  2.人性要透过好长时间的对人生及性命的检查、变革、抛弃,并且在待人处世的历程中长期培育淬炼,才稍有转化、成形,趋于圆熟的也许。

  3.浅交、客气、笑逐颜开之来往,自然轻易纵情而少磨擦;取亲近伴侣或亲人的相处,才是真正须要相互理解、谅解、以伶俐化解磨擦的人生课题!

  4.能跟人好好相处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好好相处,不论是表面上的诸事圆满,反而是人缘圆满。

  5.「只问耕作,不问收成」,生活中的不顺遂,也许皆来自于曩昔的因果业报之故。我们必需明白正在这一些基础上安家立业,并力行善行以制作善果的根苗。

  6.世上没人有义务对我们好,纵然本身的怙恃亦然。他人对我们好,我们应戴德报恩。

  7.典范的地步是绝对不成小视的。它们当中的每一言、每一句皆含有甚深的体验,多是我们不了解,或是一些甚深玄而又玄的地步,而不会是佛菩萨们说错了话。

  8.不论是眼睛看到、或耳朵听到一些渺小事物,只要我们能从中取得一些启迪,都已就算是受人之惠,我们该当不忘这份膏泽。

  9.别人对我们有恩,我们尽管报恩就好,没有要去计算仇人的黑白善恶——那就是他小我私家的事,我们没有要跟他一样就好了。

  10.「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对他人的支出,假如没什么效果希图的话,那末应该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事,因而不应留意相对的答谢。若对方有所回报,应以受人恩情的心态来接受。

  11.略微对人家慈善一些,就感觉自身很仁慈;略微有一点诚意,就以为善常识引导我们理所应当要倾囊相授,有那样的看法和立场是差错的。

  生活聪慧语录—三 海涛 辑

  1.不管出家人或在家人,受人扶养都应该要生起戴德心、精进心和惭愧心,而非就获得扶养的这件事而自喜,乃至生起贪念。

  2.一件善事的完成,往往是背后有许多人在出钱出力。岂论自身走到那里,都应当感谢那些冷静积德的人。

  3.即便本身的本领有限、伶俐浮浅,然而,积德、助人、修行的脚步却不能停。有若干力气就作若干事,量力而行,尽其在我就是了!

  4.凡夫皆活在业内里,活在本身的倒置理想内里,实际人的弹性是很大的,没有要保持己见,没有要保持一定要过如何的生活方式。随缘,统统皆好,皆放心;没有随缘,看什么皆没有好。

  5.一个不了解人生真义的人,会觉得他的痛苦是因为贫乏功名、财产的干系,但实际功名富贵虽然能长久地带来欢愉,却没法真正消弭生掷中的各种痛苦。

  6.上等人放心于道,中等人放心于事,下等人放心于名利物欲。

  7.以为自身正在某些方面很了不得而趾高气昂,大概正回响反映了人的低微取蒙昧。

  8.主动人生,谦善满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

  9.该摒弃而没有摒弃是固执;该提起而没有提起是回避。真正的建行人应具有的心态、真正康健的人生态度,是没有固执还没有回避。

  10.在生活中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本身的职场生活、每一份责任取责任、取家人的共处等任何时刻,都能心平气定,拥有高兴平静之心念。

  11.建行的目标是为了「建」正本身的「行」为,使本身本来略具的善根越发地提拔。

  12.不管什么秘诀,只要您建了之后,觉得自身越来越康乐,性情越来越稳重,心念越来越会合,和越来越安宁安闲,越来越理性、客观,越来越有爱心、同情心,生活还得到了改良,那这个秘诀对您来讲便是精确、有用的真谛。

  生活聪慧语录—四 海涛 辑

  1.忍辱的界说,是不是冒死地忍受耻辱,反而是指即便正在受辱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心里的协调取均衡。

  2.忍辱(忍受取宽大)的素质便是进修幸免瞋怒及憎恶。

  3.不管对我们有无利益,只要感觉这是显明应为的事,就放手去做,不用在意将来的后果若何。

  4.佛法还包罗了对生活的体验,是以借使倘使单单浸习正在宗教的仪轨和经论的思辨中,很难完整地体验到它。

  5.醉心佛法的人,只有当他与此同时还能将佛法落实到生活中,往调整生活上的诸种困扰和压力时(比方: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婚姻、豪情、事业等等),学佛的底子方称稳定。

  6.晓得佛法性命的人,看电视、看小孩哭,甚至于谈情说爱,皆犹如读佛经啊!他可以由内里体验到人生、人性、人间的事理。

  7.佛堂还多是世俗的处所,家里还多是成佛的道场,关键在于本人的心态和体悟。

  8.在家众要在丰衣足食当中修行。无论是亲人、朋侪,乃至仇敌,我们要视他们为佛菩萨的化身来看待;我们要敬佛如敬邻人、敬邻人如敬佛,没有可有取舍心。

  9.透过正念的修行,没有固执、没有诉苦,心就会变得轻安安闲。能以和平、高兴,和一颗刚强、稳固的心,来面临一切阻碍,这便是将佛法应用于生活当中。

  10.与此同时我们要进修放下取布施,这是取人结缘的最好体例。

  11.透过布施,我们的交情会愈加精密。更主要的是,无贪的培育会成为摆脱的强盛气力。

  12.使我们受缚而不得不安闲的是本人心里的贪爱固执。我们正在修习布施之际,与此同时也是正在进修放下。

  13.放下统统我们对事物的偏见取期盼,放下对本人树大根深的看法固执。

  14.放下对统统事物的看法偏见和设法主意。如此一来,「法」自然会闪现。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22-2030 安徽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